辦農場、種鮮花……即墨移風店扶貧干出新花樣打造向往的生活

發(fā)布:2020/11/26 8:44:21  來源:轉載  瀏覽次  編輯:佚名

“面朝黃土背朝天”曾是祖輩農業(yè)圖景的深刻描摹,土地里刨的是艱難的生存;而如今隨著精準扶貧、美麗鄉(xiāng)村建設等實施,新農村的幸福長卷早就是另外一個模樣,是向往的生活。10月20日,本報蹲點小分隊來到即墨移風店,感受了來自希望的田野上的幸福。在這里,農業(yè)已經(jīng)改變了它原來的模樣,但勤勞的雙手沒有改變,幸福生活在土地里生長,幸福新長卷徐徐鋪展。

農場花果香

文藝范兒十足

從青島市區(qū)出發(fā),一路前往即墨區(qū)移風店鎮(zhèn),從城市到鄉(xiāng)村,視野漸漸開闊起來。跟隨移風店鎮(zhèn)扶貧中心的工作人員,半島都市報蹲點小分隊來到小蝸牛生態(tài)農場的那扇大門前,門牌上“自給自足 怡然自得”的字樣,彰顯著這家主人的瀟灑姿態(tài)。

推開大門,一個與想象中不太一樣的農場展現(xiàn)在眼前:門口的幾株山楂樹掛滿了紅彤彤的果子,任誰路過都會饞得流口水;一條看不到頭的葡萄長廊,陽光透過頂部的葡萄藤葉斑斑點點地灑落在地面上,上面還零星地留著幾串沒被采摘下的葡萄,可以想象盛夏時節(jié)整個長廊掛滿葡萄是怎樣醉人的景象;稻田里的稻子馬上就要收割了,主人家的狗跟它們一個顏色,在其中時隱時現(xiàn),也是玩得怡然自得;還有兩側小草屋、小木屋樣式的大篷,無不昭示著這個農場的別具一格。


小蝸牛生態(tài)農場里,袁愛麗在打理草莓苗。

“草莓到12月底就能采摘了!痹陂L廊的一側有草莓大棚,草莓苗被種在方便人們日后采摘的架子上。王長財和袁愛麗夫妻倆是這家農場的經(jīng)營者,袁愛麗告訴記者,每年5月份草莓結束采摘后,空著土開始休養(yǎng),一直到9月份前后重新栽植。袁愛麗說,他們主要種植了甜寶、香野、白雪公主等草莓,11月份草莓就開始陸續(xù)開花了。

“可以用精致、別致、文藝來形容了!”來農場體驗過的安女士表示,這里的很多項目可以體驗,摘草莓、做草莓醬,摘鮮花、做花環(huán),“最適合小孩子來,親子游玩。”

金燦燦的稻田、爭奇斗艷的花果,還有可小憩的茶室、書屋,以及各種童趣設施……轉一轉玩一玩,賞賞花,再拍拍照,冬春吃草莓,夏秋摘葡萄,餓了再吃上一頓農家宴,沒錯就是菜剛剛從地頭拔的那種。這美麗寧靜又不失新奇文藝的農場景象,是多少城市人想要遠離喧囂所追求的自然的回歸?

小蝸牛生態(tài)農場的負責人王長財也曾產生過這樣的向往,而和大多數(shù)人不同的是,他不光這樣想,還這樣做了。

向往田園生活

老板變身莊主

今年57歲的王長財?shù)奈⑿抨欠Q是“小蝸牛農場王莊主”,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這個王莊主之前可是當過十多年王老板呢,他曾經(jīng)在青島開過一家廣告公司,“做了十五六年吧,說實話,做公司那么多年也有點累了!2012年,眼瞅著就要到50歲了,雖然離退休年齡還有段時間,王長財卻已經(jīng)開始為自己以后的養(yǎng)老生活做打算了,“當時正好看到一個老齡辦的征文,我就去參與了,投了個關于鄉(xiāng)村養(yǎng)老的稿子,沒想到還獲了個二等獎。”就這樣,王長財堅定了去農村養(yǎng)老的信念,不是簡單地去農村建個房子,而是去搞個農場,種植有機作物。


家里就沒人干過農業(yè),憑著這一腔熱血和田園情懷就想放棄公司,去搞農業(yè),家里人能支持嗎?答案當然是否定的。當時家里沒有人支持他那么做,但他卻鐵了心,“本來計劃投進去200萬元,就當是買一套房子的錢嘛,本來養(yǎng)老也是需要房子,結果一下子投進去了500萬元。”當時,他是置辦了140畝地,玉米、小麥、蔬菜啥都種,“現(xiàn)在回過頭來看,自己的想法真是太天真了!”王長財苦笑道,當時一年光雇工人就得花出去30多萬元。


如今,“王莊主”家占地40多畝的小蝸牛生態(tài)農場主要種植葡萄和草莓,其他少量蔬果、稻田等則以打造景觀為主。

就這樣,小蝸牛生態(tài)農場在王長財?shù)拿飨轮饾u成名。在日前即墨區(qū)公布的數(shù)據(jù)中,小蝸牛家庭農場的抖音視頻瀏覽量可是達到了232萬!這里,成為了當仁不讓的“網(wǎng)紅打卡地”。

深耕數(shù)年

農業(yè)小白成技術農人

一頭扎進農業(yè),王長財就沒想過回頭,而是不斷從失敗中總結經(jīng)驗,在挫折中繼續(xù)奮進。而他的結論則是,要做農業(yè),必須得有技術。

王長財是一個很理想或者說浪漫派的人,從2012年開始種植夏黑葡萄,他就堅持葡萄得在樹上賣,所以他不做批發(fā),也沒摘下來運出去賣,“爛在樹上就扔掉了!蹦菚r候還沒有微商這一途徑,基本上就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口口相傳來賣,“葡萄是真好吃,但開始真是賣不出去多少!笨v然是這樣的情況,他還是抱著自己的信念一直堅持著。時間來到2016年,“葡萄已經(jīng)不夠賣的了,得搶!”他告訴記者,通過微信等網(wǎng)上預訂的方式,自家每年上萬斤的葡萄都不夠賣。


不過,在王長財看來,“上網(wǎng)并不是無所不能的法寶,最根本的還是你東西得好!北热甾r場搞摘草莓活動,他們就控制在50人。有人預約說要來摘草莓,“我得看看摘草莓的人來得多不多,草莓熟得好不好,要是草莓熟不好,我就直接跟人說你別來,來了你吃不好。有時候報名摘草莓的人多了,我就告訴后邊的人,你們別來了,來了吃不好,人多!痹谕蹰L財看來,質量是第一位的,必須把質量搞好,才能獲得好口碑。

而要收獲到質量高的果子,需要的是技術。“像我之前種葡萄的時候,就不懂里面的門道!北热,露天的葡萄每年都會結果,他栽植到大棚里的葡萄第二年卻沒結,“葡萄有個芽孢,需要經(jīng)歷寒冷,但棚里太暖了,芽孢沒法發(fā)育,就導致來年沒結果!焙髞,他便花了8萬元雇了師傅學習了一年的技術,“這也是交學費嘛。”這么多年,他在學技術上交了不少學費,“選品種很關鍵,栽培也很關鍵,這都得學習。”

技術在手,王長財也會參與一些扶貧項目,指導其他人種植葡萄的技術。另外,小蝸牛農場里也雇了一些村民,“長工和臨時工都有,按照不同的工作內容,一小時10元、15元、20元的都有!蓖蹰L財表示,做農業(yè)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他希望政府部門能更多地關注農民群體,也給予農業(yè)發(fā)展更多的支持。

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。他的農場平常會雇一些當?shù)厝藙谧?農忙時更是大量用人,他還帶著農場不斷走出去,做產品和經(jīng)驗的推介,讓更多人感受到田園詩歌的生活,感受到鄉(xiāng)村的潛力。王長財一個人的幸福故事,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幸福故事。

置身花花世界

心情、生活更美好

每天早上7點,溝西村58歲的張成香便和十幾位村民一起來到青島美田花卉研發(fā)種植基地的大棚里,整理花卉,并為花卉疏苗、打頂。張成香告訴記者,他們的工資是按天算,“一天80塊錢!睆埑上隳樕蠏熘鴺銓嵉男θ。


走進青島美田花卉研發(fā)種植基地,就如同置身花花世界。“這里有三色堇、角堇、石竹等花卉種類。”現(xiàn)場工作人員宋吉升介紹。

據(jù)了解,該基地占地360余畝,新建了長56米、寬11.5米、高4米的鋼結構大棚14座,總面積9016平方米。近年來,根據(jù)市場需求,該公司園藝景觀布置板塊應時而生,并逐步發(fā)展壯大,可承接各種大中型景觀以及立體花壇、屋頂花園、花境花海、植物綠墻等項目,而且獲得不少佳績,如2018年榮獲“齊魯花卉產業(yè)示范企業(yè)”稱號,2018年還承接了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主會場地面花卉布置。

而作為產業(yè)扶貧項目之一,該種植基地帶動了周邊村莊30名村民就業(yè),一年能為每位村民帶來2萬余元收入。同時,項目年租賃收益10.95萬元,為移風店域內“插花村”63戶貧困戶穩(wěn)定脫貧和7個貧弱村脫貧退出提供資金保障。另外,項目流轉土地42畝,為村民實現(xiàn)流轉土地收入4.5萬元,并帶動了花卉種植產業(yè)發(fā)展,促進了移風店鎮(zhèn)的經(jīng)濟發(fā)展。

還有,在青島鴻鑫昌中藥產業(yè)園,靈芝這一珍貴的藥材實現(xiàn)了批量生產,這里也成為青島地區(qū)首家規(guī)模種植靈芝的企業(yè)。產業(yè)園項目總體規(guī)劃3000畝,分3期建設,還申報了國家級研發(fā)中心。而這些項目也將成為扶貧的助力。當天記者去探訪的時候,遺憾沒有看到大片的靈芝,反而是正在這里舉辦的菊展吸引了記者,漫天的黃花同樣給人幸福的感覺。

相關文章

文章隨機推薦
Copyright © 2003-2009 Shuzire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